2345影视大全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://www.2345ys.net 最近,差评君发现同事们都太不对劲。 一问才知道,股市刚开业,就绿的让大家想提前收工了。 这时候,“ 办公室懂王 ” 信誓旦旦的表示:快跑吧,瑞信要破产了,金融危机要来了。 就在差评君还在思考,咖啡公司倒闭和金融危机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的时候。 好心的同事拯救了差评君的想入非非。 和那个没有 “ 货币战争 ”,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的罗思柴尔德家族一样,“ 瑞 xin ” 除了是一家咖啡的名字,也可以是一家低调的财团,而且是世界第五大财团。 以至于,早在十一假期的时候,“ 瑞信破产将引发金融危机 ” 的标题就定格在各大国际新闻的头版上。 现实会不会这么悲壮呢,没人敢下定论,但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课告诉我们: 那个曾引发了 08 年金融危机的银行 -- 雷曼兄弟持有的资产不过 6000 亿美元,仅仅是瑞信的一个零头。(瑞信的资产为 1.6 万亿美元 ) 经过简单的比较,差评君发现,与其猜测全球经济到底顶不顶得住,还是祈祷瑞信不要破产比较靠谱。 那么问题就来了,“ 一家成立于 1856 年,已经 166 岁的老牌财团 ”,出把力气就能救活恒大的金融巨佬,会不会眨眼就没了呢? 当差评君复盘了整个事件之后,发现这个严肃的金融问题,好像比想象的要有趣许多。 按照惯例,那些巨无霸们的崩溃往往是从所谓内部人士的泄密开始的,比如每日优鲜。 但是,万万没想到,瑞信的破产的传言,来的如此特立独行。 10 月 1 日,澳洲广播公司 ( ABC ) 旗下商业记者 David Taylor 发布了一条含糊的推特。 该记者信誓旦旦的表示:一家大型国际投行即将崩溃! 结果没过几天,这个记者还把这条推特删了。 很难说这是什么神仙操作。 但是,传言总是有市场的,尤其这种让人想入非非的传言。 世界知名投行也就那么几家,于是经过几轮的筛选,这个坏消息,最终找上了瑞信,全球九大投行中最好欺负的一个。 一来,瑞士信贷在最近几年,业绩堪忧,股价从 1000 亿美元,跌去了 80%。 另一边,用来衡量企业债务违约概率的指标 cds 显示,瑞信违约的概率有 23%,这已经达到了当年雷曼兄弟倒闭前的水平了。 光两个证据,就足够在民众的心里种上了怀疑的种子,成功的带偏了舆论。 这时候,即使颇有名望瑞信 CEO 的匆匆赶来安抚市场,也不再有人买账。 甚至不少懂行的老美疯狂暗示,“ 同样的话, 08 年的雷曼兄弟当年破产前也说过。” 当然,真正把瑞信和雷曼兄弟绑定在一起的,还得是大家意外地发现,瑞信公司现任 ceo 也姓雷曼,虽然差了一个字母。 其实整个事件说白了,只是市场对瑞信的一次 “ 随堂测验 ”。 企业暴雷的传闻无时不刻在发生着,足够健康的企业,完全可以用实力碾碎这些非议。 但是如瑞信一般,近些年在走下坡路的公司,一旦有顶不住的迹象,那么其他竞争对手们,也很乐意瓜分他的市场。 所以,尽管瑞信尽力洗白了,可还是有足够多无形的手,想要把舆论搅得更混。 当然,倒不是现在的人太坏了,而是瑞信这几年,亏的太惨了。 究其根本,不得不谈起瑞信这倒霉的经历 ---- 和本世纪两个最倒霉的有钱人进行了深度合作。 第一个人赫赫有名,人类历史上亏了最多的人,韩国人比尔黄。 这波还真不能怪瑞信,实在是比尔黄,太神了。 不仅是神秘的神,也是股神的神。 黄的身上充满了违和感: 他其貌不扬,住在普通的中产街区,开着韩国现代 SUV,吃着 7 美元的三明治。 甚至于你在街上碰到比尔,你很难想象他是一个亿万富翁,你只会觉得他像岳云鹏。 但是在华尔街,黄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赌徒:他使用高倍杠杆( 借钱炒股 )、投资风格激进。 甚至于在 2008 年,由于抄底金融危机失败他不惜通过内幕消息炒股挽回损失,结果被监管机构罚了 4000w 美元。 这种矛盾的风格,成功搞臭了黄的名声,使得他无奈之下成立了家族办公室 Archegos,为家族企业炒股,淡出了人们的视野。 但是,此后八年里,Archegos 的净资产规模翻了 100 倍,从 2 亿美元增长到了 200 亿美元。 以至于,在人类史上最大的亏损之前,各大银行对于和黄之间的合作,非常热衷。 虽然在各大银行内部不乏反对的声音的,毕竟黄掌控的是一个家族基金会。( 2010 年美国法律规定:家族基金会可以不向公众公布持仓情况 ) 这意味着,大家对于黄是怎么赚的钱几乎一无所知。 而站在银行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:未知是致命的。 但是银行家们又往往是贪婪的机会主义者,对他们来说,此前黄 “ 八年 100 倍 ” 的战绩,胜过千言万语。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黄给的实在的太多了,几倍于平时的手续费击穿了银行家们的犹豫。 这使得 2020 年,当黄选定中概股,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,他获得了无比充裕的资金支持。 于是,一年之内,老黄的个人资产从 15 亿美元增至 350 亿美元;家族基金 Archegos 的总规模从 100 亿美元达到巅峰期的 1600 亿美元。 后来的故事,大家也都知道的七七八八了: 中国禁电子烟,电子烟第一股 “ 雾芯科技 ” 暴跌 40%, 教育行业禁令,教育股一泻千里, 中概股在美上市的会计底稿审核问题,中概股持续低迷。 这三个历史上的大事件,集中爆发,在一瞬间,摧毁了比尔黄的全部身家。 事后,比尔黄的几个大债主见面开了个善后会,除了惊讶到:咦,你也是倒霉蛋之外。 在唉声叹气的讨论中,大伙也达成了共识: 黄的钱反正是早就亏完了,但是咱们银行的钱还在里面啊,所以得把比尔的股票给卖了。 为了减少损失呢,一定得悄悄的卖,每天卖出一点点,就越不会引起大众注意,防止散户们出现恐慌情绪,得不偿失。 但是都是华尔街的大佬,你以为这就完了?不会偷奸耍滑的老实人,在华尔街早就不存在了。 在电影《 商海通牒 》中,大老板约翰道出了华尔街的生存之道:出手快、脑子好、会耍赖,你总得占一个。 德银出手快,拔腿就跑,甚至还赚了几个点。 摩根大通脑子好,之前就没选择和比尔合作,置身事外。 高盛三项全能,不仅抛售的快,反手还来个做空,小赚一笔。 日本人可能是因为时差问题,慢了一拍巨亏 23 亿刀,被大家讽刺为冤大头。 结果到头来,大家发现瑞信竟然是最后一个出手的,巨亏 55 亿美刀。 主要还是因为,前一年,瑞信从比尔这里轻松拿走了 1750w,所以加大了投资。 二来,瑞士的银行是出了名的讲信誉,说慢慢卖,就慢慢卖。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这种坚持意义不大,如果你是客户的话,你会选择三项全能高盛还是 ” 唱着孤勇者 “ 的瑞信呢? 答案不言而喻。 这可能也是近些年来,欧洲银行面对美国银行全面落入下风的文化基础吧。 而抛开历史上亏损最多的个人,瑞信还遇上第二个霉运冲天的角色,日本历史上亏损最多的机构 --- 软银以及他的 ceo 孙正义。 今年 8 月,孙正义带着一季度巨亏 3 万亿日元( 1500 亿人民币 )的成绩刷新软银此前的纪录, 而瑞信在有软银的信用做担保下,为 Greensill Capital 公司提供的百亿资金,也没有逃离 “ 孙正义的魔咒 ”。 这个致力于 “ 为上游的原材料企业提供贷款 ”,完美解决企业预付货款问题的供应链金融 Greensill Capital,不仅极具前景,而且风险不大。 不但受到泛大西洋投资集团、软银等顶级财团累计 20 多亿的投资,还是英国首相卡梅伦担任顾问。 可谁又想的到,直接被意料之外的疫情、能源问题,乱拳打死老师傅。 为此,瑞信,至今还有 30 亿美元在在追债的途中。 可以说,瑞信不是在亏损,就是在亏损的路上。 虽然满打满算,瑞信已经在短短两年亏去了接近百亿美金了,但是对家大业大的瑞信来说,只是有些吃力而已。 但是,再大的基业也经不住十年如一日的暴雷啊。 最近十年瑞信就没有走过上坡路,幺蛾子不断,动不动就被罚个几十亿美元。 就在 2014 年的时候,瑞信就被指控帮助老美偷税漏税,被罚了 26 亿美元。 虽然瑞信,近年来,也屡屡进行领导层大换血,但是迟迟未见成效。 不过,站在个人的角度,瑞信的背后的窟窿究竟有多大,谁都说不清楚。 尽管各方大佬都积极指点江山了,但是说句不好听的,咱也不能全信,毕竟有立场,就难保持客观。 在目前欧洲形势这么焦灼,北溪出事、英国救市的背景下,我个人还是希望瑞信能好一点的。 至于瑞信到底能不能走出荆棘,咱们只能拭目以待了。 撰文:及格 编辑:面线 美编:焕妍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